兼容性和易用性验收:
兼容性:验证软件是否能在约定的硬件、操作系统、浏览器及数据库等环境中正常运行,和其他关联系统的接口是否通畅、数据交换是否准确。
易用性: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评估软件界面是否直观、操作流程是否简洁高效、学习成本是否低廉。这通常通过用户试用和反馈来收集意见。
软件项目验收阶段的主要工作
项目验收是一个分阶段推进的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工作:
验收准备阶段:
成立验收小组:由项目双方(建设方和承建方)的代表,以及必要的业务专家、技术专家共同组成。
制定验收方案和计划:明确验收的目标、范围、标准、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以及通过/不通过的具体准则。
准备验收环境和工具:搭建和生产环境尽可能一致的验收测试环境,并准备好所需的测试数据、测试工具和检查清单。
初步审查和测试阶段:
文档初审:验收小组首先对承建方提交的各类文档进行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初步审查,确保其齐全和规范。
系统演示和功能验证:承建方根据验收计划,对软件功能进行演示和讲解。验收小组依据测试用例执行系统化的功能测试和重要的非功能测试(如性能、安全)。
问题反馈和整改阶段:
记录和确认问题:将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所有缺陷、不符合项或优化建议进行详细记录,并双方共同确认。
限期整改:承建方对确认的问题进行修复和优化。
回归验证:验收小组对修复后的问题进行再次测试,确保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且未引入新的问题。
正式验收和交付阶段:
召开验收评审会:在所有重要问题都已解决后,召开正式的验收评审会议。验收小组向项目决策层汇报测试结果和验收意见。
签署验收报告:如果项目成果被确认符合验收标准,双方代表将在最终的《项目验收报告》上签字确认,这标志着项目正式通过验收。
完成项目交付:承建方在验收通过后,向建设方移交所有最终版本的软件产品、源代码、相关文档以及必要的技术资料。
验收后阶段:
通常合同中会约定一个质保期或维护期。在此阶段,承建方需对软件出现的、在验收范围内的问题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修复服务。
通过以上严谨的流程和全面的内容检查,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软件项目交付物的质量,降低项目风险,保障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