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品测试细则
1.测试计划策略
明确测试范围、目标及退出标准(如缺陷修复率、用例通过率)。
根据质量特性制定混合测试策略,规划资源与环境。
2.测试用例设计
功能测试: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判定表等方法设计用例,验证功能的正确与完备。
性能测试:
负载测试:验证典型与峰值并发下的性能指标(响应时间、资源利用率)。
压力测试与耐力测试:探索系统极限并检查资源泄漏。
安全测试:通过漏洞扫描、渗透测试验证保密性与完整性,重点检查SQL注入、XSS跨站脚本、权限控制等。
兼容性测试:在明确规定的操作系统、浏览器及移动设备矩阵上进行验证。
易用性测试:依据设计规范与可访问性标准(如WCAG)评估用户界面。
可靠性测试:通过容错测试(模拟异常)与恢复性测试(系统崩溃后)验证系统的成熟度与易恢复。
3.测试环境数据获取
搭建与生产环境相似的独立测试环境。
准备覆盖正常、异常、边界场景的测试数据,并执行数据脱敏。
4.缺陷管理
定义清晰的缺陷生命周期(新建、修复、验证、关闭)。
规范缺陷报告,需包含标题、步骤、预期/实际结果、截图及严重等级。
5.测试报告评估
报告需基于测试数据,呈现测试摘要、执行结果(用例通过率、缺陷统计)、性能指标、遗留风险及明确的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