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准备
测试环境要求:
隔离性: 测试环境应尽可能与生产环境硬件配置、软件版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网络架构保持一致。绝对禁止在生产环境直接进行压测。
数据独立: 使用独立且与生产环境数据量级、数据分布相似的测试数据库,避免污染生产数据-。
环境纯净: 测试环境没有其他无关作业运行,以减少干扰。
专业负载测试工具:
JMeter: 开源、Java-based,功能强大,社区支持好,可通过GUI设计测试计划或进行命令行压测,适合复杂的测试场景。
k6: 开源,基于JavaScript,专注于API性能测试,脚本编写更符合开发者习惯,适合CI/CD集成。
Gatling: 开源,基于Scala,高性能,报告详细,同样适合CI/CD集成。
商业工具: LoadRunner(功能全面,企业级)、NeoLoad等。
数据监控工具:
系统监控: Prometheus + Grafana(用于监控服务器CPU、内存、磁盘、网络等指标)。
应用监控: APM工具(如Azure Application Insights, 听云, Pinpoint)用于监控代码级性能,如慢SQL查询、函数执行时间等。
数据库监控: 监控数据库服务器的QPS、慢查询日志、连接数等。
测试过程
1.编写测试脚本: 使用选定的工具录制或编写API请求脚本,正确添加请求头(如 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请求体(如JSON),并处理关联(如从登录响应中提取token用于后续请求)-。
2.基准测试 : 以较低的并发用户数(如5-10个)运行一段时间,验证脚本正确性并获取系统在低压力下的性能基线-。
3.负载测试 : 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模拟预期的正常和峰值负载,观察系统性能变化趋势,找到最佳性能区间-。
4.压力测试 : 继续增加负载,直至系统吞吐量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性能拐点),同时响应时间急剧上升或错误率飙升。压力测试的目的是找到系统的极限压力和薄弱位置-。
5.耐力测试 : 在系统能承受的压力水平下(如80%的最大吞吐量),持续运行数小时甚至数天,检查是否存在因内存泄漏、资源耗尽等问题导致的性能下降-。
6.阶梯增压 : 并发用户数随时间逐步增加,有助于观察系统在不同压力下的表现情况-。
7.恒定的并发: 保持固定的并发用户数运行,用于评估系统在稳定压力下的稳定性情况-。
API吞吐量测试不是一个简单的“跑个压测”任务,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严谨的测试策略、合适的工具链、对系统架构的深入理解以-及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
文章标签: API接口测试 接口性能测试 第三方网站系统测试 性能测试 API测试 API安全测试